2018年10月26-27日,中国教育学会“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来自中国教育学会、海淀区教育系统两委一室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教师研究机构的教研员和培训者、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拱宸中学杜鹃老师和叶思宇老师作为拱墅区北宸附中发展群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参会代表围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这一主题,听名师说课、观优秀课堂、闻大咖观点、关注学段进阶、变革学习方式,共同交流和探讨新时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改进之道。拱宸中学杜鹃老师应邀在“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进行初一物理“摩擦力”说课展示。

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以“成就学生发展教师”为主体,回顾了中心工作,介绍了大会情况。她指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不是简单放弃某种学习方式,不是固定使用某种方式;而是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增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增加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并具有五大特征:强化学科本质,方式浅层化;强调学科结构,方式碎片化;强调学习关联,防止技术化;强调学科关联,防止孤立学习;强调深度学习,防止思维僵化。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在大会上提出有关“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四点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坚持发展为本,能力为重;坚持学生主体,师生共同成长;坚持教师主体,教研引领改教。

开幕式后,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进入教学说课展示环节。教学说课展示设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物理8个分会场,来自全国24个地区的49位优秀教师。

原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荆宝生主持了初中物理教学说课展示活动。来自北京、重庆、浙江等省市的6位教师进行了说课展示。分别为:浙江省杭州市 拱宸中学杜鹃、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张羽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丁光成、重庆育才中学校刘颖、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耿红。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罗莹教授和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陶昌宏担任评委。

拱宸中学杜鹃老师选取初一物理“摩擦力”进行说课展示。专家赞赏杜鹃老师从小学教材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对学生爱的最好方式。课堂中的三个难点:皮带轮、自行车、拔河情境,看似比较难,但是都一一被巧妙突破。

六位教师所体现的课堂共具有4个特点:特点1为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特点2为体现了学习的进阶性;特点3为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中的发展;特点4将物理教育与学科德育教育融合。

26日下午,进入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环节,来自6个地区,共22位教师进行了展示。全体与会人员围绕核心素养、学习进阶、教学改进、学习方式变革等关键词展开课例研讨。物理现场展示及研讨(北京市海淀区分会场)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室主任马朝华主持。北京一零一中学周革润老师和北京八一学校张长磊老师,围绕“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主题,分别进行了初中、高中现场课展示。

27日上午,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持续召开,主要有专家沙龙、专题报告和大会总结三个环节。专家沙龙环节邀请嘉宾分别为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原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陶昌宏老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支瑶副校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聚焦三个问题,主持沙龙活动。问题一:大会上展示的课堂教学是如何体现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问题二:从学科特点角度,学习方式的转变怎样体现学科特征?问题三:请几位专家能否用一句话来谈谈对于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为主体,做专题报告。重点探讨了如何确定大单元、如何设计一个单元的学习、如何介入真实的情境与任务三个问题。

闭幕式上,领导为此次大会上说课展示和现场教学展示的教师颁奖。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通过短片回顾了大会重要内容,总结了大会三个鲜明特征,借助三个关键词:温暖、力量和感谢,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希望。罗滨校长特别指出“实践就是力量、分享就是力量、转化就是力量”。

本次活动为我校开展学历案课堂教学变革再一次指明了方向。拱宸中学的课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近一年以来已经开展了多次有关“学历案”的课堂研讨活动,并在课堂中实践摸索,涉及数学、科学等多门学科。我们期待崔教授团队下次能莅临拱宸中学进行有关“学历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指导。

撰稿:叶思宇

摄影:杜鹃

审核:郑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