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作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转变教学方式,普及项目化学习理念,并推动项目化学习融入教学之中,将学生培养为一个独立而成熟的学习者,11月3日晚上,杭州拱宸教育集团邀请到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何珊云博士做题为《关于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案例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培训。集团青年教师与郑燕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校长助理苏翔老师主持。

何珊云博士首先对我校社会组和科学组开展的项目化学习进行了指导。社会组黄琦老师做了《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拓展项目学习》的微报告,以“小微历史博物馆”和“考古学家养成记”为重点项目,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中。

郑燕老师介绍了科学组正在实施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从细胞模型制作出发,进而进行校园植物研究,通过小组研究报告来编写校园植物志,制作植物挂牌,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学习和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借助正在开展的项目,何珊云博士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范例。推动项目化学习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需要明确项目化学习的目的,即解决学科问题,没有清晰的学科指向,就会让项目沦为空壳。何博士提出了目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老师们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要基于驱动性问题设计核心任务,基于核心任务设计支持性活动,通过开放的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开展持续性研究。这为老师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提供了技术参考。关于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学科问题,老师们展开了讨论,何珊云博士也耐心地解答了在场老师的问题,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双减”政策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不能再仅仅局限在学科分数上,还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于主动学习的热爱程度、对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对于身心健康的平衡。项目化学习驱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老师们将继续探索项目化学习的价值,将其融入常态化教学之中。

教师学习心得:

社会组 黄琦

通过今天的讲座,我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何老师的讲授生动形象,为我们具体分析了不同案例,并剖析不同案例下项目化学习的本质特征。项目化学习不等于单纯作品制作或者开展某个活动,而是要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具体学习掌握某些知识。如何恰当构建一个真实场景,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支架,都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学习和思考。

体育组 王建

首先我所理解的项目化学习就是一个改变学习的生动实践过程, 在进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做到把“知识为本”转化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来讲项目化学习至关重要。项目化学习在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状态的把握,学生是否做到了真实探究,在探究的背后是否生成新的问题,我们所提供的内容是否可以让学生进行跨情境思考,切实的关注到每个学生心智自由转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由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让真实学习发生,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针对于以后我们不论是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还是学习结果评价,都要更加用心。同时更加考验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对学科知识的安排整合以及个人的教学创意,是考验也是成长。

语文组 朱惠颖

何珊云老师根据其他老师的项目化学习案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项目化学习在实施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没有聚焦于“这个项目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二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这个项目中提供了什么支架给学生”。正如何老师所说,我们很多老师在施行项目化学习时很容易将其做成一个活动,为了一个形式上的成果呈现去做,这样就偏离了项目化学习的主旨。明确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指导在往后自己实践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进行。

语文组 俞依青

今天的讲座给我很多思考。项目化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科问题,那么语文的项目化学习是以文本为指向的,根本上是为了培养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项目化学习所注重的整体性也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在教学中实践。课堂里不是讲解零碎的知识,而是建立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多提出对学生思维具有挑战性的大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撰稿:俞依青

摄影:曹丽君

审稿: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