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家、园、校多元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为深度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25年4月16日下午,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家园心语”工作室
学员开启了“衔”而有道,“接”续未来”的幼小衔接主题研修之旅。
1.温暖回顾 研修启航
工作室领衔人江蔚兰老师带领工作室学员一起回顾了上个学期关于“幼小衔接之四个准备”的研修内容,肯定了上学期的研修成效,明确了此次活动基于前面的内容,聚焦“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进行了相互的思维碰撞,并根据深入解读指导意见,夯实幼小衔接理论知识。
图1:工作室领衔人江蔚兰老师组织学员回顾上学期的研修活动
图2:工作室领衔人江蔚兰老师组织此次的研修活动
2.以问启思 洞察症结
在研修过程中,工作室各学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知经验,围绕“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问题一: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方式
鲁琳琳老师提出,幼小衔接的产生源于幼儿与小学生的身心差异,由于二者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各有特点。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不适应。
问题二:教师的观念虽有所更新,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孙瑛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目前,教师纯知识角度的准备观,即认为儿童入学前最重要的准备是学拼音、认汉字,使学生上学后学习“不吃力”已被全面的准备观所代替。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有了转变。
图3:各学员聆听孙瑛老师的观点分享
问题三:家长理念落后陈旧是幼小衔接难以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
沈蕾老师从家长方面提出了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孩子们“储备的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最终出现适应困难。
3.理论为“基” 策略革新
针对各学员提出的问题,结合相关的理论指导意见,大家一起展开了“头脑风暴”,并梳理了三条应对的策略: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不相同,做好孩子们身心和学习上的适应工作,比如关注孩子们快乐向上、积极锻炼的心态,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使幼小衔接工作落到实处 ;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
图4、5、6:幼小衔接理论指导意见梳理图
4.深入解读 引领前行
工作室各学员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再次深入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有力推动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通过这样的深入学习,强化了各学员对入学准备教育的理解,更有效帮助学员更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协同育人筑牢根基。
图7:学员王泱和林沙沙在深度解读和学习相关指导意见
本次的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实用,不仅是理论学习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更提升了教师们聚焦问题、构建新认知、做出新尝试的能力。“家园心语工作室”将继续以点带面,引导教师创新思考、敢于实践,转化形成更多能运用的实践成果,全面助力幼小衔接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