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就是杭州育新高级中学的英语老师罗叶炯。初见她,是一头披肩长发,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娟秀大方,给人一种亲和感。

高三那年,学业的压力如一座无形的大山,英语学科难度的增加更是让不少同学感到焦虑。罗老师深知学生的困境,决心带领我们冲破这重重迷雾。

面对高三三个班的英语教学重任,她没有丝毫退缩。为了给学生更精彩、更高效的课堂,她不断变化、更新教学方式。从之前的黑板、幻灯片,到如今的PPT、智能黑板,罗老师都运用得游刃有余。她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总能用各种新的技术,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夜晚,当城市渐渐陷入沉睡,罗老师家的灯光却依然亮着。她坐在书桌前,常常备课到深夜。温暖的灯光,见证了她的辛勤付出。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罗老师用家里的打印机无偿给学生打印上课资料,为有需要的学生额外提供试卷。在高三这一年,她刷完了浙江省所有的联考卷以及大量的省外模拟卷。首考前的一轮复习期间,光联考卷就积累了 3 大个文件袋,一学年下来的联考卷竟有 8 个大文件袋。这些试卷,罗老师都亲自做过,是她为学生铺就成功之路努力的见证。

在课堂上,她会认真地记下学生不同的错题,然后举一反三地进行教学。批改作业时,她更是一丝不苟,每一份作业、每一份听写,她都认真对待。她还用心记录大大小小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密切关注着学生学习的瓶颈与突破。

在罗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生的英语成绩逐渐提高。去年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达到了128分,高分人数在整个年级中也是最多的。

罗老师不仅在教学上严谨认真,在生活中,她更像一位知心姐姐,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炯炯”,这是学生对她亲切的昵称。在学生心里,她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学生的好朋友、自己人。每年教师节,满屏都是毕业生们的问候和祝福,这是学生对她深深的敬爱与感激。

温暖真诚,是同学们形容罗老师的专有名词。她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退步时她会着急,学生进步时她欣喜若狂。无论成绩好坏,她都一视同仁。

有一次,罗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因英语成绩不理想而心情低落,就主动找学生谈心。她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温柔地说:“孩子,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来,我们一起分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她的眼神充满了鼓励与信任,让这个学生重新燃起了斗志。

罗老师总是24 小时待机在线答疑,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学生有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她半夜拿着手机回复学生问题是常态。为了鼓励学生进步,她还会主动请学生喝奶茶、吃小零食,作为对认真努力的学生的小小奖励。


来自深夜的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罗老师经常会给学生写些鼓励性的话语。“你最近的进步很大,继续加油!”“这次的作业完成得非常棒,老师为你骄傲!”,这些温暖的留言,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学生的内心,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罗老师无私奉献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她是一位二胎妈妈,担任高三教学的这一年,正是她大女儿的青春叛逆期,加上小升初的巨大学业压力,各种问题频繁出现。小女儿才两周岁多,正是最粘人的时候。两个孩子经常不断地交叉生病,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罗老师的肩上。

但即便如此,罗老师很少请假。孩子生病时候,都是孩子的爸爸承担起责任。实在没办法需要请假,罗老师总是上完当天的课,安排好所有的工作,才带上要批的作业,请个没课的半天假。

学校里的150个学生,以及这150个学生背后父母的深切期许,让罗老师即使回家,也很少有时间陪陪自己的两个孩子。大多数的下班时间,她都在家忙于备课、批卷、以及回复学生的各种问题。

年初,罗老师查出身体不适,需要住院手术。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一月份首考,她一直拖着没有手术。待到首考结束,才请了两天假,一天手术,一天休息。两天后,她不顾身体的虚弱,就返校工作了。

来自家的肯定

那是一次平常的英语课,罗老师正激情澎湃地讲解着知识点,突然,她的手被刚换装过的黑板边沿刮破,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学生都惊呆了,纷纷喊着:“老师,您快去处理伤口吧!”但罗老师只是简单地用一个创口贴按着止血,微笑着对学生说:“没事,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

那堂课,罗老师声情并茂地讲着,仿佛忘记了手指的疼痛。而学生,也听得格外认真,那一刻,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罗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到晚自修管理结束,罗老师才发现手指已经麻木并肿胀了。她这才急忙去医院处理伤口。

每周三的晚一晚二,是高三的外语周考时间。为了第二天及时讲评,提高周考的有效性,以及满足学生的期待,罗老师每次都会收完卷子带回家,当天晚上全部批完。3个班近150份卷子,一张英语高考卷有60多题选择题,以及2篇大小作文。罗老师每周三晚都要批到凌晨1点左右。每次考后,罗老师还会及时与家长们沟通学生的近况,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罗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