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空间,大大的创意。

无声的环境,有声的教育。

看见幼儿的发展需要,追随幼儿的探索脚步,

让区域游戏成为童年时光里,充满乐趣和意义的旅程。

为深入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聚焦区域游戏环境对幼儿“有意义学习”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区域环境创设的专业能力,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大浒园区开展了主题为“洞察童心巧构思,以境启智促成长”的班级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研讨活动。

现场观摩·身临其境

老师们带着对“有意义学习”的深刻理解与期待,踏入了区域进行实地观摩。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到各个区域中进行游戏,与同伴相互合作,在与材料不断“对话”中获得新的感受和认知经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老师们使用“探索‘有意义’的班级区域游戏环境观摩表”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用心体会这些设计背后的教育意图,并拍下相关游戏内容的照片、视频,为后续的教研讨论做充分的准备。

二、概念回溯·思维共振

教研活动伊始,中班年级组长陈莹老师带领老师们参与互动游戏,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老师们专注寻找幼儿的有意义学习,共同回顾《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关于 “有意义的学习” 的概念。

“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幼儿在真实活动情境中的积极参与和体验,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而非单纯追求学习的深度、广度与难度。这一理念的厘清,为老师们后续的观察与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概念回顾的过程中,老师们积极互动,分享自己对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的理解和感悟。老师们认识到,只有深刻把握这一概念,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精准地识别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而创设更加适宜的区域游戏环境。

三、 环境复盘·挖掘亮点

中班年级组教师结合照片,为大家详细介绍本班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的思路与亮点。中一班基于孩子们对小花小草的艺术表现的兴趣,创设了“美丽花草地”区域,孩子们通过与同伴合作装饰花草地、设计春天花朵相框等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协作精神,还在探索中展现出专注与精益求精的态度。中二班则围绕“自然月”饲养蚕宝宝时,幼儿观察到蚕宝宝逐步成长的过程,依次创设了“可爱的蚕宝宝”区、“蚕宝宝游乐园”以及“蚕茧侦探小基地”,孩子们在持续观察与实践中,深入了解蚕宝宝的生长特性,并运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蚕宝宝的各阶段特征。

亮点梳理,碰撞思路

幼儿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他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和探究,是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并不断累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的过程。

结合前期的区域游戏动态观摩,老师们将拍到的照片、视频,通过关键词向大家介绍游戏中捕捉到的孩子们有意义的学习瞬间。

之后,老师们又结合各领域的关键经验,集思广益找问题,对观摩的区域游戏进行了研讨,归纳总结了亮点,也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同时,陈老师也对老师们在研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与指导。

智慧共生,环境共建

相互学习,更能激发灵感。陈老师通过一张张区域环境图片,与教师们开展了一场“环境问诊”,深入探讨区域环境对幼儿“有意义学习”的支持作用。

针对中班的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增强的特点,教师创设了许多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区域。在区域安排上,教师开始创设科学实验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在区域布置上,教师更加注重材料的可玩性和操作性,支持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进行游戏;在材料的放置上,教师提供了更多种类的低结构材料,以供幼儿创作。

在深入的研讨中,老师们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迸发出环境创设的新灵感,在不断的反思中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提升。

通过本次区域动态观摩,老师们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幼儿发展水平。未来,全体教师将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优化区域游戏环境,让每一处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次游戏,都能成为点亮幼儿“有意义”的学习之旅,静待孩子们在自主、开放、充满可能的环境中绽放成长光彩。

撰稿人:陈莹

审核人:洪燕清

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