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美丽学校建设,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2015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围绕下城区“高位均衡、育人为本、师生幸福、人民满意”总体教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们满意教育”为宗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美丽学校建设,围绕美丽校园、美丽课堂、美丽教师、美丽班级、美丽学生五个方面入手,坚持“五美并举”,不断创新举措,助推师生成长,全面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二、工作要点:
(一)“四化同步”,打造校园美丽环境
    1.净化校园环境 

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整治,使师生在洁净、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舒心工作。卫生包干区工作职责分明,落实到位,并加强检查和指导。教室与走廊为班级包干区,保证一日三扫。校园环境由值周班打扫,同时配备保洁人员进行辅助。值周教师、卫生老师检查督促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每月大扫除,按每位教师包干区职责进行打扫整理,检查情况以《学校净化工程检查反馈表》形式在校园网及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与反馈。

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净化校园环境举措旨在倡导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对学生与进校家长进行引导,树立“美化校园,从我做起”的理念。同时聘请专业消杀公司负责强化校园卫生工作,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2.
让校园生机勃发。校园建设与环境教育结合,绿化规划富有童趣化,活动化,凤起校区进行点式和长带式绿化布置,辅佐以园艺小品,陶冶学生情趣。 购买桂花、桃树、李树、石榴、梨树等树种,美化校园环境。

3.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美丽学校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中,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精致美丽的校园景致,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美观科学的专用教室布置,健康安全的运动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努力创造清新、优雅、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继续推进“寻找身边的美丽”活动,创新育人途径。校园中这一面美丽墙,让校园温暖定格,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校园正能量,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发展。
    4.构建平安健康校园

深化“平安校园”及“阳光食堂”建设,全面提升意防、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抓手,提升卫生防疫水平,落实师生午餐和直饮水供应的规范操作,把好采购关、卫生关,做好食物留样,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做好近视预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控制班级学生近视率,落实每日晨检、疫情监控等常规制度,为学生健康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二)活动引领,培育长寿美丽学生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创新德育途径和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1.继续深入开展携手“1+6”班级活动,大力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借助“1+6”的德育模式,家庭与学校共同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安全自护能力的长寿“美丽学生”。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普及性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大力开展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科技、京剧、武术、舞蹈等社团普及性活动,深入推进学生社团选学课程设置、课程导师制的实施、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广开渠道,挖掘优势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色发展,培植一批优秀的学生品牌社团。
    3.完善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新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空间,落实安全、反邪、禁毒、普法、社会公德、心理健康、网络文明、廉洁等各条线专题教育。努力提升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才干,培养能力,发展学生优势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在活动中培养品德、在活动中塑造“美丽班级”文化。    

构建良好校外支持环境:积极争取上级各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智囊团、家委会、家长课堂、家长助教等活动,为学生发展出谋划策,为师生发展服务。

(三)课题引领,推进美丽课堂创建
    1.
以生为本,深化课程改革

围绕“让每一位学生充满阳光”的育人目标,学校课程架构中着力开发并实施“健康课程”、“智慧课程”和“社会课程”三大学习领域,不断挖掘内涵,拓展外延,从小处入手,整合并研发各项相关课程与科目,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健康全面发展架构成长框架,培养“健康少年”、“智慧少年”、“责任少年”,努力构建富有长寿特色的课程体系。编制课程学习指南,完善选修内容架构,为学生提供多维选择空间,努力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学习方式与渠道。
    2.课题引领,打造美丽课堂

学校是否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给孩子一种有效学习的方式,应成为我们长寿桥小学老师们共同的思考。倡导多元、开放的课程文化,在基础性与拓展性课程基础上分批试点进行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主干课题——杭州市2015年教育科研重大课题《先习后学 习学并进:指向儿童智慧发展的新学习平台》研究工作,鼓励教研组每一位教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分层次、分类型、分项目开展关于课题的各项教学研究实践活动。本学年将进行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提倡课堂内多体验、多练习、多尝试的学习方式,完善“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多元、沟通、质疑、领悟”的美丽课堂。

3.开放自主,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公开课、观摩课及研究课展示活动。鼓励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研讨,分享优秀经验,提升教育理念,研究适合所教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在精讲精练、课后辅导等环节实行分层次教学,优化细化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推进教研组年段互访,备课组学习要点整理及典型习题解析,错题库梳理等举措,增强学科团队教师教研实力以及团队整体教研水平。年级组内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薄弱学科、后进学生,共同研讨诊断,制定整改和提升措施,改进调整后续教学,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四)梯度培养,发展美丽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育长寿教师精神。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晰“六条红线”、坚守师德底线,以扎实的师德建设促进教书育人工作,合力共谋,齐心共建,推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推进德育导师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德育导师记载本记录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优化校本研训机制,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学校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充分了解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建设多维度、多层次、模块式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和相对应的资源库,引领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强化课程意识,提升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特色课程开设能力。
  积极开展“鹰架俱乐部”及“磨课俱乐部”活动,精心打造“鹰架小讲堂”,搭建优秀教师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感受教育科研的乐趣,提升教师校本研修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各类型的教学竞赛,利用教师交流、合作教研、活动承办、送教支教等契机激发教师不断超越,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及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推动中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在上学期与老师们充分互动与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库名单,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量身定做个别化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日常评价、积累性评价,注重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实效及综合成果,并充分发挥我校名师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教师积极实施“一点研究”,在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及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活动。
 
   
2015年,学校喜讯频传。成功申报杭州市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杭州市“美丽学校”建设行动重点培育学校,三年综合督导学校办学水平评定五星级。这一切,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新的学年,新的起点,让我们团结一致,不断创新,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再谱学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