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寿校园里,有着一大批极富爱心与高度责任心的老师们。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学习不止,育人不倦,扎扎实实做根植于内心的教育!这样的教师是智慧的,是美丽的!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向大家推出长寿校园里的那些美丽教师们!第一期美丽教师——吴戟红老师,她现在正担任一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她认为: 尊重学生是一种品质,理解学生是一种涵养,宽容学生是一种境界,善待学生是一种胸怀。只有教师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这才是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他的焦躁没有了
吴戟红
【案例】
宁宁平时很情绪化,遇到同学不理会他要生气,学习上遇到困难要生气,换课不合他心意要生气……总之,几乎天天看见他绷着脸低着头,在班里旁若无人地游荡,有意无意地撞人或撞桌椅来发泄。一日大课间,同学们都排队准备去做广播操,唯有他留在教室里遛达,碰歪了几张桌子。我从同学那里了解到他刚才作业做不出,交不了作业,正心情不好呢。
我上前询问:“怎么啦?”
他朝我瞥一眼,又闷头遛达。腿时不时碰到凳子。我又说:“我理解你,心里不痛快想发泄一下也好,不过这样会把自己脚踢伤。我小时候生气了,就冲着墙上狠狠地扔纸团。喏,给你这些纸团试试。”说着我拿来一个废纸箱,把纸团攥到他手里。他朝我看看,二话不说拽过纸团就扔,我很配合地帮他递纸团。扔了一会儿,他终于歇住了。
我问:“现在解气啦?”他不响。
“没解气再扔,喏!”我又把纸团递上。他摇摇头。
“哦,气撒够啦!好,咱把刚才的作业完成一下吧。”他眉头又皱起来了。
没等他发脾气,我就说:“看,又头疼了。看来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是吧?”他头又低下去了。
我顿了顿说:“你看,遇到问题发脾气,是痛快了一时。可是发完脾气后,问题并没有解决,最终你还得面对它,而且现在你还得面对发完脾气后留下的烂摊子,就像这满地的纸屑,还得花功夫收拾不是?你觉得值得吗?”他眨眨眼睛,依旧不出声。
我说:“聪明的你应该找到更合适的方式吧?比如,向别人求助?”
“我同桌不教我!”他委屈的眼泪盈满了眼眶。
我上前搂住他的肩膀温柔地说:“哦,此路不通可以走另一条路嘛。实在没同学教你,你可以向老师求助啊,记住,在学校里,老师就是你的朋友,每个老师都喜欢好问的孩子。你愿意让我帮助你吗?”
“好的。”他轻声说。
我赞许地点点头,开玩笑说:“这就对了,早说有困难,老师早帮你解决了嘛,也不至于闹了半天,搞出这么一大堆垃圾,耽误那么多时间啊!男孩子就该爽爽快快,别跟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给人家笑话哦!”随手捏了下他的鼻子,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得,咱们赶快把这一起搞脏的地面收拾干净,再解决作业问题!”我边说边递去一把扫帚……
等我们收拾完纸团,解决了作业,我又问他:“现在心情有没有愉快些?”他点点头,“嗯”了一下。我又说:“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只要你肯学肯问,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呢?记住,以后遇到事情要冷静想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生气只能让事情更糟,让自己让别人不快乐,何苦呢?你一时忘记的话,吴老师也会提醒你。当你自己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别忘了你身后还有吴老师这个大朋友,我随时可以为你效劳!”他笑了。
以后的日子,每当他要发脾气的时候,我就冲他眨眨眼提醒他:“生气好吗?”、“你一定有更好地办法解决对不对?跟老师说说。”耐心地听他诉说,引导他想办法解决。渐渐地,他焦躁的脾气没有了,脸上多了些笑容,多了些自信,学习积极性也高了,作业争着第一个完成,成绩也优秀了。
【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学生才会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宁宁之所以取得进步,就因为我维护了他的尊严。
一、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努力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们,善待他们。
宁宁不参加广播操,在发泄情绪,我并没有责怪他。我从他的怪异行为中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苦闷,我同情他。此刻任何批评,只会加剧他的负面情绪,他根本听不进去(这点从他起初朝我瞥一眼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我只是向他表达了理解之意,先避免他产生抵触情绪。接着,我告诉他老师小时候发脾气扔纸头发泄,把自己放在了与他平等的位置,这让他更容易接受我的建议,从而通过扔纸头把负面情绪宣泄出去。
理解,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不论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怎样的消极、不正常、不好听的话,教师都要尊重他、接纳他,认真倾听他的诉说,设想他的内心感受,要蹲下身来看学生,从而宽容地对待学生。
二、以朋友的身份与对话学生
等宁宁宣泄完了,情绪平稳些了,我得让他反思刚才的行为。我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他沟通,语言中多用问句:“看来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是吧”,“这值得吗”,这些问题促使他去思考,让事实教育他,明白发脾气只能带来更大的苦恼。进而提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在沟通时,我适时地拥住学生的肩膀,给予他极大的抚慰,又轻轻地捏他的鼻子,亲昵的动作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他对我的信任又多添了一分。孩子从起初的不出声,不会沟通,到后面开口说话,就是一大进步。我对他的进步也及时予以了肯定,让他感受到被接纳的喜悦。
三、以慈母之心去关爱学生
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陷入苦恼中。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去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我耐心地帮助宁宁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后,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二次沟通,及时强化他积极的心态,并告诉他要帮忙随时可以来找我这个大朋友,给予了他强大的支持。对于老师这份强烈的爱的表达宁宁能够感受到。往后,宁宁主动来找我的次数多起来了。
尊重学生是一种品质,理解学生是一种涵养,宽容学生是一种境界,善待学生是一种胸怀。只有教师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这才是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
点评:
我一直崇尚一个观点:对待孩子,只有先走进他(她)的心里,才能引领这个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想要帮助孩子,改变孩子,就必须先进入他的内心!吴戟红老师的案例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孩子的举动都有原因,即使他错得再离谱,其背后总是有着引发的导火索和深埋着的思想情绪。一位老师要是不去了解、不去理解,仅看表面现象,就对孩子的错误简单处理,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收不到实效。
吴老师用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这位大脾气的孩子,拉近了彼此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吴老师教给了孩子解决困难、面对坏情绪的方法,为孩子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通道,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孩子想要的不仅仅是同情与安慰,更想要的是迎接后续挑战的办法和渠道。一位优秀老师的引领作用就在于此!
相信在这孩子的心里一定会有一个角落,藏着他敬爱的吴老师!向吴老师致敬!
董诞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