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的《立德树人 美丽故事》栏目,我们分享的是优秀班主任吴晓丽老师撰写的案例《爱的方式》。吴晓丽老师多年来在班主任岗位上潜心研究与实践,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内心,班级管理自成风格,广受孩子和家长们的喜爱和欢迎!她认为:孩子犯错,是成长中十分重要的经历,也是为孩子们度身定做、恰到好处的教育契机。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在这些重要经历中寻找激发点,激励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勇敢面对,改进不足,使之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铺路石,帮助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爱的方式

晚上八点,手机铃声响起。接通电话,不等开口询问,对方的声音就已经电闪雷鸣!

“······”

“你知不知道D爸爸的电话?”还没询问缘由,又是一阵“倾盆大雨”:“怎么可以这样?太没素养了,敢骂我们儿子!我倒要问问他,骂的这句话是啥意思?”

一听对方讲话的内容,我明白了!原来是小Y的妈妈!白天,小Y拿笔戳小D同学嘴巴,闹起了纠纷。为了此事,傍晚我就已经请双方爸爸当面沟通,应该和平解决了呀?现在的来电,显然还有暗潮汹涌啊!

原来,在学校,双方孩子的父亲调解结束回家后,小Y同学向妈妈诉苦:小D爸爸骂他“LIUMANG”。小Y妈妈听了,很不高兴,认为毕竟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才犯了错,但作为大人怎么可以这样骂孩子呢!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来找我,要小D爸爸的电话去评理。

小Y妈妈在电话那头倾倒着自己所有的情绪,电话这头的我始终插不上嘴,脑子飞快地转着,思考解决之策。忽然,听到听筒里传来小Y同学在一旁的插话声。

我好不容易接过话茬,问:“小Y妈妈,麻烦先问一下,你和我说这些话时,孩子在你旁边吗?”

“在我边上。”

或许是我的这一问,小Y妈妈突然感到了一丝不妥。“哦,哦,哦,这样好嘞,我到外面和你说。”

接下来,她终于愿意听我说上几句了。

在电话里,我没有告诉小D爸爸的电话号码,而是向小Y妈妈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白天,小Y在教室里离开了自己的位置,用笔猛戳小D的嘴,原因只是因为不想看见小D转身与自己的好朋友搭话!事后,小D爸爸问小Y:怎么可以狠得下心,拿笔往别人嘴上扎?小Y却振振有词:“谁叫他和我的好朋友说话,我不想让他说话!”听了这句回答,小D爸爸非常生气,吼了一声:“你这小子,以后离我儿子远点!”结果,小Y回家把受委屈的事儿告诉了妈妈,由此开始了前面的那个质问电话……

孩子的错误暂且不去计较,因为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事。然而,让我担忧的是:妈妈这通质问电话,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的关心重点,不应是孩子是否受了委屈或者如何帮他出口恶气,而应该是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后,深入思考事件背后隐藏着的问题——自身存在的哪些问题是诱发原因?以后可以怎么改正,做一个勇敢面对、勇于担当的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什么好办法加以应对?如何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一旦家长帮助孩子的重点发生偏离或移位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改变契机,甚至后面的发展会更加变本加厉。家长这样给予的帮助,不是“爱”,而是“害”啊!

接下来的几天,证明我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小Y同学频频上演欺侮同学或违反课堂常规的“闹剧”。我知道,接下去,我的任务还很重,还有许多事需要我坚持做下去!

孩子犯错,是成长中十分重要的经历,也是度身定做、恰到好处的教育契机。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在这些重要经历中寻找激发点,激励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和经验,指点方法,勇敢面对,使之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铺路石,帮助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中国留学生群殴同学,中国家长贿赂证人反被逮捕”的消息传出,我又不禁想到此事,感触颇深,记下,聊以分享,你我共勉!

                                 

                                                 

点评: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毋庸置疑!然而,不论我们是否愿意,宝贝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在社会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将一个人面对世界,一个人面对生活!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而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在其未成熟的时期里给予孩子直接体验、经历和面对的机会,慢慢扶持,悉心引导,帮助孩子自己在内心不断修正,渐渐积淀,最终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力量独自来面对他自己的生活!

家长给予孩子的爱,不是用来帮助孩子解决一时的日常事务、打斗纷争的,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将那些优秀的素养、优雅的气质、阳光乐观的性格渐渐渗进孩子的生命里,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可以随时汲取的充沛营养!

我们都身为人母、为人父,爱子及人之子,正如晓丽老师所言:你我共勉!感谢晓丽老师的精彩分享!

                          董诞黎